備考時間有限,怎么利用好碎片化時間

2021/3/4 17:07:17 編輯:華杰鄭州MBA培訓班 關注:

對于在職考研的同學們而言,總感覺時間不夠用,學會碎片化時間管理,可以讓我們節省出一些時間復習。

一、碎片化學習

碎片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比較零散的時間進行學習,這樣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進行的學習的目的和想要達到的效果是什么。

碎片化學習的特點是利用小塊的時間用來從無窮多的生活事件、素材中發現問題,初步思考。

利用較為零碎的事件嘗試著在你自己的腦海中,利用你自己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粗淺的分析,推理,等到時間精力更加充裕的時候再進行驗證,完善。

不要小看這樣學習方式的作用,它最大的優點就在于,雖然每天的成效和進步都有限,但是每天每個時段,只要你在思考,在學習,你總是在進步,日積月累,在相關的領域你就會有一個大的質變。

二、如何高效利用

不知道你的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問題沒有:每天都十分忙碌,效率也可以,該做的都能準時完成,但當你希望做一些對人生很重要卻并不緊急的事情時,卻總也找不到時間去完成,只是在重復,沒辦法提升自己。真正的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恰恰不是管理時間,而是找到時間。

1.化零為整

要想學習有效,就必須運用整塊的時間。如果將時間分割開來零星使用,縱然時間總和相同,但其效果與整塊運用時間的效果卻差距很大。

2.有所取舍

選項越少,時間越多。一個比較經典的時間管理方法是:每天只選擇1~3件事情去做,并輔以不懈地追求。你的本能不會喜歡這樣的限制,可是這種方法有利于排列真正重要的事情。

3.規劃得當

提前計劃的目的其實不是為了“計劃”,而是為了更重視時間的流向,知道時間都花到哪里去了。

先把所有需要完成的事列出來,然后對大任務進行分解,分解成小一些的子任務,再對任務進行排序。排序時最艱難的步驟就是決定放棄或者推遲哪些東西。就事情的重要程度,碎片時間的長短來進行分析,可以按照以下標準。

(1)重要事情+短空檔+重要事情:比如做完英語真題,之后要刷數學題。中間的這個時間最適合休息,不適合學新東西。聽聽音樂放松一下,甚至上個網都可以。

(2)不重要事情+短空檔+重要事情:比如背完日常的單詞,在之后的刷題前可以在腦子里再過一遍,然后再看看。

(3)不重要+長+重要:在去xx的路上,非常適合聽東西,比如英語或者馬原的課。

(4)不重要+短/長+不重要:無論長短,都適合聽東西學東西。

(5)重要+長+不重要:回去的路上,是一樣的,聽聽英語和政治。

(6)重要+短+不重要:可以適當休息,也可以學東西,靈活應變。

(7)重要+長+重要:中午時間,視需要可休息,如果學習強度不大,可以學東西。

4.充分利用睡前醒后

睡前和醒后的時間也可充分利用。晚上睡前這段時間可主要用來復習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根據遺忘曲線規律,對于24小時內接觸過的信息,每個人大約能保持34%的記憶,這時稍加復習便可恢復記憶。

所以臨睡前的這段時間非常寶貴。早晨醒來時,很多人不愿立即起床,想多睡一會兒。這時可以在朦朧中,再復習一遍前一晚復習過的內容,這樣循環下來,需要背記的內容就在記憶中生根發芽了。

5.利用碎片時間反思

除了利用碎片時間去學習,平時專門抽出些時間進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對報考偏文科類專業的考生來說。理工科的同學可以拿著錯題本進行反思,文科類生可反復利用自己的筆記。

很多考生喜歡做筆記,但做完了就放在一邊,越做越多,到最后都不愿意回顧。除每天晚上回顧當天學習內容外,隔一個階段也要停下來,進行階段性回顧。

三、碎片化學習原則

1.做事不要拖。很多人喜歡拖,事情就不斷積累下來了,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盡快處理掉。一件事如果比較耗時,要做好規劃,每天做一點。

2.每天要做的事盡量寫下來,不要只是放在腦中。

3.做事要 專注。很多人做事的時候,開著微信、QQ或其他網頁,不時會去看看有什么新情況。你以為它們只會占居你很少的時間,其實這些時間碎片嚴重影響了你的效率。所以,做重要的事情的時候,把這些務必都關了。

4.控制好做事的節奏, 張弛有度。從早到晚做事不可能保持一樣的效率,如果你早上精神好,那就在早上盡量做重要的事,下午和晚上做一些相對輕松的事。

在1小時內做事,也要把握節奏,可以高強度地做50分鐘,然后低強度的做10分鐘或者休息。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人一忙起來就不能自拔了。

希望小伙伴們能夠活學活用,為你的考研復習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