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個研卻上了失信名單?了解原因避免入坑
失信名單是什么?
有些同學一頭霧水
快別妖言惑眾了
我就好好考個研還能上失信名單?
一、為什么會上失信名單?
上了“失信名單”的一般是兩種同學:
①確認參加復試但沒去的同學;
②已被錄取但“錄而不讀”的同學
二、什么情況會導致被納入失信名單?
①一志愿錄取了但沒有去,通過其他調劑上岸;
②收到調劑擬錄取拒絕了,想要二戰;
③想考專碩發現考的是學碩,不想去上……等等
三、“考研失信名單”對我有什么影響?
首先,來區別幾個概念。所謂的考研失信名單,并不是我們常說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只是該院校對你的單方面“拉黑”而已,并不影響你報名其他院校,更不會影響的你的征信。但如果你是因為作弊被拉入失信名單,那很有可能會影響的你的征信。
2019年有先例: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廣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規定(草案)》,將進一步落實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其中考試作弊和高鐵霸座都將納入失信信息。
課代表奉勸各位,考試最終還是要靠自己,至于考多少分那就看你平時學到了多少,千萬不要動歪腦筋耍小聰明。
有更好的發展方向是件好事兒,但前提是你得和院校商量之后再做決定,簽訂自愿放棄協議書等書面材料,或發郵件和打電話等形式正式通知學校,千萬不要自作主張。一旦上了“失信名單”終究還是一件糟心事兒。
其實考生的“失信”,原因各有不同。或者工作、或者不滿意調劑結果、或者考公出國……考研本就是雙向選擇,如果硬要把這種“選擇”當成“失信”,還要通知原院校,真的合理嗎?
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考生會“惡意”失信于學校,寒窗苦讀,不可能只為了報復學校,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加強溝通,而不是在沒有法律和制度支撐的前提下,就用“失信"去單方面制裁考生,這是不合理的,這頂帽子太大了。
建議部分院校能學習一下那些規定明確的院校:參加調劑等同于放棄一志愿。那報考該校一志愿的考生自然知道該怎么做,還談何”失信“?一言以蔽之,只要溝通到位,任何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