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的比高考簡單嗎?

2021-9-16 17:00:06 編輯:華杰鄭州MBA培訓班 關注:

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考研則是“沒有千軍萬馬,一個人也要像一支隊伍”。

沒有老師要你寫的作業,沒有每月一次的模擬,沒有那個等待你開始新的一天的書桌。有的只有你自己。這也許是你人生中第一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去制定并達到自己的目標。

因此,考研和高考哪一個更簡單,核心就在于你的自我規劃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到底有多強!

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

2021年,參加高考的人數達到1078萬,考研報名人數為377萬。

而在2017年,高考參考人數為940萬,而考研報考人數僅首破200萬人大關。

5年間,在高考人數緩步上升的同時,考研報名人數迅速增長,翻了近一番,這增長速度簡直可以用“暴增”來形容!就錄取率而言, 高考錄取率可以達80%以上,而考研錄取率只有30%左右,考研的錄取率遠遠低于高考。這也是為什么“成功上岸”成為千萬考研學子魂牽夢縈的祈愿目標,因為考研的比拼真的太過激烈了!

高考的結果可能只是錄取院校的優劣之別,而考研則是,很可能就差一分,你就過不了國家線或無法進入復試,失去成為一名研究生的資格。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二者備考模式的顯著不同:

高考并非孤軍奮戰,在你挑燈夜讀、刻苦學習的同時,還有一直耐心陪伴在你身邊的家長、老師和同學。一輪、二輪、三輪復習何時開展、一模、二模、三模考試何時進行,都有專人為你妥善安排,而你需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地聽從學校和老師的指揮,認真完成每一天的作業,踏實復盤每一次的模考。

而考研則是一條獨行的路,對自主規劃和自制力的要求極高,從選擇報考學校和專業開始,都需要你自己去搜集資料、設定方向,而在備考過程中,該讀哪些書、該做哪些卷子、何時開始模考、每天學習多少小時,都需要你自己去摸索并堅持。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同學在考研的過程中相較于高考更容易感到懈怠和放棄的原因。

通過上述的比較可以發現,考研在報名人數的增速、錄取率和備考模式的難易程度上都是要遠高于高考的,那么,在考研競爭如此激烈的同時,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穩操上岸的勝算?

1.選擇自己有一定把握的院校和專業

考研是一場信息戰。學會自己搜集和整理關鍵、有用的信息是首先必須鍛煉的技能!記住,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只有選對了努力的方向,接下來的奮斗才會變得有意義。

可以根據往年的招生章程(主要是了解報錄比、參考書目),分析官網上公布的擬錄取名單(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壓分,是否有院內調劑機會),以及通過前輩們的經驗貼等途徑了解該院校的上岸難度,進而選擇自己有一定把握的院校和專業。

選對了這些,你的上岸難度將會大大降低,上岸幾率將會顯著提高!

2.加強自我管理,提升執行力和自制力

扇貝有很多上岸學長學姐的備考經驗貼,但看了那么多篇經驗貼,講起備考方法來頭頭是道,但是關鍵在于——你是不是真的能說到做到。

就像是立志要背完考研詞匯,可做不到扇貝連續打卡;相關的備考經驗一抓一大把,但往往處在大量翻閱、點贊和收藏的階段,捫心自問一下,你真的有為了目標堅持去做嗎?

方法很關鍵,但是更為重要的是付諸行動!你只有真正地去落實、去實踐,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備考方法,一定要提升自制力、拒絕一切誘惑,學會自己push自己,腳踏實地地執行復習任務!

3.保持規律的作息,制定階段性計劃

考研和高考的最大不同,就是復習的節奏和規劃完全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三日打魚,兩日曬網,得過且過的模式是完全行不通的,要學會保持規律的作息和制定合理有效的計劃。

要堅持每天學習,但日均學習時間不用太長,不摻水分的八個小時,合理且完全足夠。

與此同時,可以制定日計劃、周計劃、月計劃和階段性計劃,并根據自身進度進行及時調整。